1942年5月,缅甸景栋的密林里,中国远征军第93师的战士们吓了一跳,发现迎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日军,而是举着白象旗的泰国军队。
更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支3.5万人的“征缅方面军”居然由日本中将守屋精尔指挥,他穿着泰军的制服,还挥舞着武士刀,把泰军赶着往前冲。
其实呀,背后藏着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的疯狂野心:打算借助日本的力量,打造一个涵盖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缅甸掸邦、老挝和柬埔寨的“大泰国”。为了这目标,泰国在1942年1月果断加入了轴心国集团,还对英、美和中宣战,成了日本在东南亚的头号帮手。
佛国变虎狼:被遗忘的东南亚侵略者
讲到泰国,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估摸是那些金光闪闪的寺庙和双手合十的温暖笑容,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个“佛国”其实也曾展现过锋利的獠牙。
1943年2月,泰国第一机械化师的精锐部队攻入了中国云南,短暂占领了打洛镇,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被泰军侵占的土地。
这场入侵的火种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埋下。1910年,泰王拉玛六世登基,面对来自西方的殖民压力,逐步推行大泰民族主义。到1932年发生军事政变后,銮披汶·颂堪掌权,把民族主义搞得更极端了。
西方一些学者的荒谬观点变成了侵略的借口。像杜德、柯奎翁等美国、英国的学者,炮制出“南诏泰族建国论”,宣称“云南是泰族的故土,泰族比华夏民族更早开创文明。”
这些漏洞百出的说法被泰国当作宝典,竟被直接写进教科书,还成立了“泰族文化复兴委员会”来系统篡改历史。
1940年,法国在欧洲战场上败得一败涂地。銮披汶政府得到日本的撑腰,就向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当局发出了最后通牒,硬要夺取柬埔寨的马德望和暹粒两省。
在法国犹豫不决的时刻,1941年年初,泰国主动对法宣战。日本装作调解的样子,逼得法国不得不割让一些土地。这次得手让泰国的野心越发膨胀,开始盯上更遥远的云南。
1941年12月7日,正值日军突袭珍珠港的当天,曼谷接到东京的最后通牒,要求在24小时内决定是否让日军进入9。经过一番商议,双方最终达成了《日泰攻守同盟条约》,内容是:
日本帮忙泰国“拿回失去的土地”,而泰国也答应让日军驻扎,还提供了军事基地。说白了,这是一笔心怀鬼胎的交易:日本其实是想借助泰国作为攻入缅甸和马来亚的跳板,而泰国则希望借助日军的力量实现自己泛泰主义的梦想。
签了合同以后,銮披汶政府可没闲着,马上对英美宣战,还自己封了陆海空军的大元帅,组建“征缅方面军”。搞笑的是,日本根本不把泰国军队的战斗力放在眼里,觉得他们完全不行。
当銮披汶想要插手缅甸的战事时,东京的参谋部一开始就拒绝了。日军南方军的总参谋长冢田攻还特意强调:“没有得到批准,泰国军队不要轻易越过边境。”
原因得说有两个:一是掸邦的位置很关键,日军对泰军没什么信心;二是掸邦从来都没归过泰国,所谓“收复故土”,纯属扯淡。
一直到銮披汶拿“国内压力或许会推翻政府”作要挟,日方才勉强让泰军负责萨尔温江以东的防务。不过,双方也有个约法三章:
泰军听从日军指挥,补给由自己负责,领土问题战后再谈。在这种不平等的条约里,銮披汶居然乐意接受,还打着“先占后赖”的算盘。
血肉长城:93师的血战与智斗
1942年4月,泰军在日军的指挥下派出两个师攻向景栋,这事儿挺让人觉得怪。负责守卫那边的中国远征军第93师师长吕国铨注意到有点不对劲:轰炸机的尾翼上画着白象的标志。
向军部请示后,得到的回复让人真是烦躁:“敌不我攻,不能主动出击。”4月15日,泰军开始包围我方,形成了三面夹击。一位中国连长举起白旗试图沟通,却被当场射杀。
面对对方的挑衅,93师的官兵实在忍不住了,终于爆发了反击。泰军连续攻了三天,在阵地上留下了不少尸体,数百具之多,连营长都被俘了。
5月2日,战场上出现了挺离奇的一幕:泰军竟然派出了“战象团”来冲锋。93师的士兵们从未见过战象,一下子乱了阵脚,结果当天就伤亡了1500多名。正赶上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吕国铨被迫撤到云南打洛镇,重新整顿防线。
1943年2月,泰军凭借日本坦克的援助再度卷土重来,这次直奔云南而去。吕国铨再也忍不住了。2月21日夜里,500名敢死队偷偷潜入泰军的营地,放火焚烧坦克,同时在睡梦中击杀许多士兵。
接着,93师分散开来,开展了游击战。等到泰军被不断骚扰得筋疲力尽时,3月11日,277团和279团突然发动了全面攻势。
泰军战报上写着:“士兵们都脱鞋跑了,有不少还跪地求饶。”那个所谓的“王牌师”几乎崩溃,差点把师长也抓了。装备不如人的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狠狠击溃了泰国的泛泰主义野心。
关于泛泰主义的核心谎话,就是那“南诏泰族建国说”,咱得从傣泰民族的真正起源讲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傣泰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云贵高原,建立了哀牢国这样的政权。
公元前109年,西汉打下滇国,部分傣泰族的先辈迁到了缅甸,建立了掸国,剩下的则归属于汉朝管辖。到公元8世纪,傣泰的各个部落都被白族建立的南诏国接管了。
13世纪,蒙古进攻云南,傣泰族群沿着河谷大规模南迁,逐渐形成了几个分支:一部分进入西双版纳,发展成傣族;一些迁往缅甸,成为掸族;而数量最多的一支沿着湄公河深入吴哥帝国,逐步演变成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
泰族在富饶的湄南河平原逐渐崛起,14世纪时建立了素可泰王国,创造了泰文字,推崇佛教,成为傣泰各族中最强大的族群。到了1782年,曼谷王朝成立之后,逐步掌控了马来半岛的北部、柬埔寨的西部以及老挝的大部分地区。
19世纪,英法在东南亚展开殖民,泰国成为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不过也不得不割让一些领土。这种耻辱感激起了“拯救被殖民傣泰同胞”的泛泰思想。
今年2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泰国总理佩通坦在《中泰联合声明》中写得很清楚:“泰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这份文件和81年前泛泰主义者的侵略阴谋形成了荒诞的对比。虽然过去的伤疤已经愈合,但那些教训必须一直记在心里。泛泰主义走到尽头的轨迹,大家都能清楚看到:
危机推动民族主义抬头,外力挑动导致极端情绪升温,结果实践中遭遇惨重挫败,最后只得被迫回归理性。这条路上埋葬了不少年轻人的生命,也提醒大家,极端民族主义绝不是国家发展的出路。
泛泰主义的幻想早已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唯一闪耀的真理是:把民族的光辉建立在邻国的痛苦之上,终究会在正义的坚壁前被粉碎。
金勺子配资-买股票加杠杆-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免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