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那会,许世友在大别山住着。
那会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北京,许世友心里惦记着要去北京一趟。他带上身边的秘书、医生等人,先辗转到了安徽。临走前,许世友在安徽见了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这人既是他的老部下,也是多年老友。
李德生面前,许世友直接说自己打算进京见毛主席,李德生表示理解和支持。可或许是行程前太激动了,许世友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脸色煞白,冷汗直冒,吃了药也不管用。身体实在撑不住,许世友的赴京行程只能暂时取消,重新回到了大别山。
没过多久,许世友得到了面见毛主席的机会。
毛主席离开北京到华东地区视察工作,刚好到了上海。许世友收到消息,毛主席要在上海见他。许世友乘坐专机抵达上海,顺利见到了他日夜牵挂的领袖毛主席。
两人一见面,毛主席便目光温和地看向许世友,开口问道:“许世友,你最近咋样?”
许世友没来得及多说一句话,双膝一弯直接跪倒在地上,朝着毛主席重重地磕了个响头。这位曾经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硬汉,在这一瞬间,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毛主席连忙伸手把他扶起来。
许世友心里头那叫一个不平静,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满肚子话想往外倒。可他也清楚,主席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能抽出空来跟自己聊几句太不容易了。想到这,许世友硬生生把那些打转的话咽回去,挑最紧要的说。主席,夹着烟听着,眼神专注,时不时还点点头,显然是在琢磨他这话里的分量。
这场谈话一聊就是将近三个钟头。谈话间,毛主席跟许世友说:“你要是在大别山待不住了,直接来北京,住我家里就行。”
在上海和毛主席会面结束后,许世友回到了大别山,心情也舒畅了许多。没多长时间,许世友就接到了周总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周总理代表毛主席邀请他去北京做客。许世友从大别山出发前往北京,顺利抵达后,住进了中南海。
许世友的住所对外称作办公室,他身边配有秘书、医生、警卫等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能在中南海的一定区域内自由走动。工作人员外出时,要是碰到什么新鲜事,像吃饭时遇见周总理、路上遇到其他领导,回来后都会讲给许世友听。许世友对此兴致颇高,总是饶有兴致地听大家畅所欲言。
许世友不想去打扰周总理,可日夜操劳的周总理心里始终记挂着这位老朋友。
大家常常念叨毛主席和许世友那几十年生死与共的交情,其实周总理和许世友也是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并肩走到胜利曙光的老战友。
说起许世友将军,那可是出了名的性格刚烈如火,对酒更是情有独钟,尤其对毛主席的指示绝对服从。就连性格耿直的彭德怀都曾坦言,在许世友面前也要有所顾忌。而周总理一向以温和谦逊著称,和许世友将军的性格简直是天差地别。但周总理和许世友相处,却有一套独特的相处之道。
许世友打心眼里敬重周总理,而且平时就爱通过喝酒结交朋友,周总理便和许世友一块喝酒。
许世友将军酒量惊人是出了名的,周总理的酒量同样不容小觑。关于周总理喝酒的事有不少传闻,他平时喝酒很有节制,轻易不会喝过头。除非碰上非喝不可的工作场合,不然他压根不会让自己喝到不省人事,影响手头的工作。他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喝酒也始终坚守着分寸感。
饭桌上,周总理和许世友较起了酒量。两人边聊边碰杯,酒一杯杯下肚。许世友喝酒豪爽干脆,仰头就灌,一杯接一杯不停歇;周总理则不声不响,慢悠悠地吃着聊着,不知不觉间也喝了不少酒,那酒量暗藏功底,一点不输许世友。
这场酒局喝到最后,许世友已经喝得快撑不住了,在自己的座位上直打晃,坐都坐不稳;周总理也到了临界点,起身时脚步都有些踉跄,可还是拼着一股劲硬撑着保持清醒。平日里喝酒从没服过谁的许世友,这回在周总理跟前,算是实实在在甘拜下风了。
许世友喝得满脸通红,眼神有些发直,望着周总理时酒气直往上冲。他舌头打着卷,含混又坚决地说:“总理,您要是让我死,我二话不说,您说啥我都听!”那股子执拗劲,把对总理的敬重全泡在酒里倒腾出来了。
周总理心里清楚许世友爱喝酒的脾气,不过还是趁机提醒他,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别喝过量,也别勉强别人陪饮。后来,周总理还特意叮嘱许世友的孩子们,让他们盯着父亲喝酒,每天喝酒不能超过6杯。
周总理的叮嘱,许世友一直记着。碰到热闹的场合,他有时会多喝几杯,还会念叨:“总理叮嘱过我,自个喝别超过六杯,今个是大伙一块喝,多来两杯就多来两杯呗……”
这么多年来,许世友和毛主席之间实打实的革命情谊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他和周总理的关系也特别铁,这份情谊同样令人称道。
许世友在北京中南海住着的时候,周总理即便每天政务繁忙,也没忘了这位老朋友。
周总理难得抽出空,和夫人邓颖超散着步往许世友住的地方去,想着能和许世友唠唠嗑。可没想到,等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到地的时候,许世友因为前一天晚上没睡好,还在那睡得正香。
身边的工作人员想马上把他叫醒,周总理马上伸手拦住了。
周总理说:“咱们现在住得近,几步路就到了,让许司令多睡会,别吵醒他。”邓颖超也跟着说:“不用去叫了,今天见不着明天见,咱们改日再来。”
周总理和邓颖超落座后,关切地询问工作人员在中南海的生活是否适应,还暖心叮嘱大家,要是有啥困难,别见外,直接给他们打电话就行,或者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来。
聊天时,工作人员好几次想站起来去叫醒屋里的许世友,都被周总理拦住了。就这样,直到周总理夫妇起身告辞,许世友都没从屋里出来,周总理这次来,没能见到许世友。
许世友一觉醒来,听说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来过,心里直犯嘀咕。向来以直爽脾气著称的他,张口就跟身边人“抱怨”:“我许某人的觉就那么金贵?就算睡过去了,也得把我喊醒!”那股子急切又直率的劲头,隔着屋子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没能见到两位贵客的在意。
虽然心里多少有点遗憾,但许世友打心底里更敬佩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那股子实打实的真诚劲。他们为人处世时那份毫无保留的真心,实实在在让人服气。
许世友在中南海一住就是四十多天。当时恰逢国庆18周年纪念,人在北京的许世友收到了参加国庆盛典的邀请。在天安门城楼上,他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陈毅等老朋友们。一看到这些老友就在眼前,许世友眼眶一下子就热了,心里满是激动,反倒一时半会说不出话来。
在中南海待了一个多月后,许世友离开北京,重返他熟悉的南京。
1969年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上,许世友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到了1970年,他开始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全面主持江苏省的党政军各项工作。1973年,全国开展八大军区对调工作,原本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被调到广州军区担任司令员一职。
许世友在各个岗位上任职时,多年来不管碰到哪个阶段的重要事务,他都立刻响应毛主席、周总理的号召。
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总理的身体已被重病折磨。到1975年,病情急剧恶化,他只能告别西花厅,住进医院。许世友前往医院探望,见到周总理面容憔悴不少,不禁红着眼眶,语气哽咽着问道:“总理,医生咋说您的病情?”那声音里满是担忧与心疼。
许世友也把周总理的话默默记在了心底。1976年元旦刚过,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许世友难过地说:“这么好的周总理竟然走了,实在让人痛心……”
金勺子配资-买股票加杠杆-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免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